首页 >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只写到了第80回

时间:2024-04-25 19:35:21 浏览量:18463

红楼梦没写完真是遗憾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只写到了第80回?

《红楼梦》只有八十回,已经全部完成。后四十回是不懂《红楼梦》的人胡续写,不是原著,没有必要读它。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是要给人们说“真味道":“女娲、人民补天、上层建筑的漏洞"之“道”,即用龙的马"首"、自由婚姻、商品交换、票决等,不受法纪规矩(辶)约束的民主自由集中成功之“道",补不民主、假民主的上层建筑混乱之天下,实现女性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社会主义美好理想之梦。

理由:

《红楼梦》是《道德经》的文艺版,九九八十一章回一一对应。《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放在第一回下半回,从"一日到了中秋佳节……"为八十一回的内容。《红楼梦》前八十一回中有九九乘法口诀密码。例如:第一回开始一段说:“此开卷第一回也……一一细考……编述一集(即一一得一)”。后续的四十回没有这样的密码。

详见拙著《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

(文/刘树成)

既然曹雪芹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那为什么他只写了八十回而不写完呢?

曹雪芹还未写完红楼梦就去世了,所以只有前八十回,曹雪芹先生并未给红楼梦写下结局,这是个历史迷局,也有说这是曹雪芹的留笔,而高鹗的续写是另一种结局,两种据说已经分出高下的创作,在每位读者读来都有不同感受,所以现在才有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

前八十回是经过曹雪芹多次修改、订正的,字字句句都是精华。后人也曾多次续写红楼梦,所以出现了多个版本。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但其结尾也颇受争议。

《红楼梦》中的“红楼梦”三字作何解?

《红楼梦》自传世以来,就没有中断对它的研究,以致后来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科——红学。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红学自诞生到现在的百余年的时间里,却连“红楼梦”三个字的意思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更遑论书中写的到底是什么了。

《红楼梦》有好几个书名,初名《石头记》,以后“空空道人因空见色,有色生情,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该《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什么意思呢?

我曾经说过,《红楼梦》记录的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段历史,也就是南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满清的三国演义。因为南明的都城是南京,南京又名石头城,所以称作《石头记》。由于明朝是朱姓天下,朱者,大红也。作者把朱明的灭亡比作“忽喇喇似大厦倾”,大厦,指明朝,红楼就是朱明王朝,“红楼梦”就是复兴朱明王朝之梦。“空空道人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就是前文中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说的“到头一梦,万景皆空”,也就是南明被满清消灭了,色,即是红色,也就是“朱”,这一句的意思是:由万景皆空想道朱明被彻底消灭了,想到朱明,就从心底生出对大明的思念之情,但是越是怀念朱明,就越感觉到朱明王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万景皆空终无色了。所以,情僧,就是怀念朱明的和尚。最后说说《风月宝鉴》。在《红楼梦》中,作者从“清风明月”一词中,以风为清,以月为明,取名《风月宝鉴》,即《清明宝鉴》。鉴者,史也,例如《资治通鉴》。

曹雪芹有没有写完《红楼梦》?

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答案,一种是肯定,一种是否定。我不太成熟的意见是第一种:写完了。理由有三一一

一、从情理和时间上说。《红楼梦》成书时间是乾隆十八年或乾隆十九年,而作者逝世是乾隆二十八年,这十年中,曹雪芹好好的活着,有充裕的时间写书,为什么没写,就因为全书己写完。张宜泉的“年未五旬而卒"与“四十年华入杳冥"一点都不矛盾,五旬指的是从四十一岁到五十岁这十年时间段。曹雪芹死于除夕,再过一夜就四十一岁了,也就是进入五旬了,可惜英年早逝。而在四旬这段时间正是他最成熟的时间,没有理由不完成他的血泪之作。

二、原著中的信息。1、“从头到尾抄录回来",如果没写完怎么来的“尾"!2、“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按通常规律,书只写一半的时候不可能大规模地增删,何况又是五次。

三、脂批中的信息。1、脂批中多次提到回数,如“百回之大文"、“全部百回"、“书至三十八回,时己过三分之一有余"、“后三十回"等。这里提到的回数肯定是全书的回数,如果没写完,回数不可能固定。2、脂批中多次提到后文中的情节,如卫若兰射圃、惜春缁衣乞食、甄宝玉送玉、王熙凤扫雪拾玉,等等,不再列举。这些情节就是后文己经写到的,证明书已写完。

那么,七十八回后的书稿为什么至今不见呢?我个人的臆测是:后三十回真事的比例增大了,坠入文网的风险也增大了,并非作者怕死,而是他要为别人的生命负责,因为书中人物的原型有的还活着,如正册中的湘云、巧姐、惜春,副册中的小红、麝月、李绮,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书而给别人造成灾难。

其实,公开流传的只有七十八回,脂批为什么专提“后三十回"这个概念,就是没公开的是三十回。这些书稿一直由曹雪芹保管,不是绝对可靠的人是不让看的,他要等到环境宽松的时候再公诸于世。可是,他没等到这个时刻便猝然离世。之后可能有人借机编造理由骗书稿,甚至采用威胁手段勒索,脂批中的“索书甚急"应当指的就是后三十回书稿。

只是个人的粗浅看法,不足为训。

《红楼梦》的后半部分到底是作者不想写了,还是不愿意再写下去了呢?

红楼梦的后本部分,既不是作者不想写了,也不是不愿意写。

曹雪芹已经写完了,他的朋友,比如脂砚斋、畸笏叟已经看过全稿,并留下批语,透露了很多人物的命运,和80回之后的情节。

曹雪芹本人性格傲岸,愤世嫉俗,持才傲物、豪放不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对当时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正宗思想,深恶痛絶。

曹雪芹深知自己的思想,绝不能见容于世,因此只能真话假说,把自己向往的自由博爱思想,说成“腹内草莽、不通世务、行为乖张”。把自己痛恶的思想人物,标榜成贤人。

但是,正是80回之后内容,会显示出作者的思想。随着人物命运的发展和最后结局的揭示,曹雪芹真正要表达什么,他维护什么、反对什么,都将无法隐藏。

即便在前80回,人物关系前后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比如,湘云前期深爱宝钗,怨怒黛玉。然而自从湘云住进蘅芜苑后,她和湘云的互动,在渐渐变味;当票事件后,她们两人就没有正面对话了。抄检大观园后宝钗搬家,没和湘云商量一句,连通知都没有,像泼出去一盘水似的,毫不留情。

这形同陌路的样子,把前几十回里塑造的知心大姐形象尽毁。中秋夜凹晶馆联诗,湘云终于说出闷在心中许久的话:“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 竟然用了“恨”字,前后反差何其之大!

这一回用大篇幅写黛玉湘云联诗、共眠,是在揭示:这两个心底纯净,不染世欲的女孩子,她们终究才是一路人。黛玉从来不跟湘云计较,她才是湘云的好姐姐。

这是全面否定宝钗的为人,揭露她虚伪现实、唯利是图,心机深重、过河拆桥。然而,如果没有76回,谁也无法看出前期,宝钗曾对湘云耍的心机。

宝钗要搬家时,探春说“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公开表达自己的鄙视。这就把书里前期宝钗的深的人心的说法,完全否定。实际是,贾府上下早就对薛家敢怒不敢言。

通过上述例子能说明,红楼梦前半部分都是假语,都是预设性的故事情节。只有到了后期,再对比前期,才能明白作者本意,才能看懂人物本质。

前后往往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后40回过于抨击社会,抨击正统思想,为了让作品不至于被统治者打入地狱,为了让它流传于世,作者只能隐藏,甚至于可能故意毁灭了后40回书稿。

至此,红楼梦成了断臂的维纳斯,成了东方文明中最遗憾的残缺之美。

红楼梦的结局为什么那么凄惨?

答: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康熙雍正年代,虽然后来有了康乾盛世之说,其实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表象,统治阶层、贵族阶层和生活在底层贫苦大众之间的对立日渐尖锐,各种社会矛盾在加速形成,社会走向衰落已是必然,所以红楼梦的结局悲惨也是情里之中了。

为什么看不懂《红楼梦》,只能看懂个大概内容?

题《红楼梦》

或料雄文遭厄残,

曹子才高有远瞻。

明绘凤头托幻梦,

暗置豹尾凭谶言。

腹内藏珠金线串,

笑中含泪碧血簪。

风月宝鉴设妙钥,

纵使腰斩亦枉然!

为什么《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判词只有十一个,是作者漏写了还是别有他意?

金陵十二釵虽然十一个判词,但第一钗是两个人的判词,可叹停机德是指薛宝钗的,停机德是典故,据《后汉书,列女传》载:后汉人乐羊子到远处去寻师求学,未满期便返回家中。其妻拿刀走到织布机傍说:"你求学中途反回,跟割断织的布有什么两样?"乐羊子听从了妻子的劝告,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这个劝夫求学的乐羊孑妻,被封建统治阶级奉为贤妻的典范,后遂称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妇女为有"停机德"。在此指薛宝钗力图用封建道德影响贾宝玉

第二句咏絮才:据《晋书,列女传》载:有一次下雪,宰相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他侄子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因以"咏絮才"來称赞女子的文才,这里是指林黛玉有文才,下面第三句是写林黛玉的。玉带本是腰中之物,今挂林间,寓黛玉的悲剧命运,第四句是写宝叙喻宝钗为封建礼教殉葬的命运。。

一,四句是写宝钗,二,三句是写黛玉的

而金陵十二钗副册就香菱一人,有人说副册有夏金桂,夏金桂是算什么东西,那里有她的位置。

又副册就晴雯和袭人两个人,

为什么《红楼梦》大多只有八十回?一零八回和一百二十回有什么说法?

《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是因为后边的部分遗失无着,也一直无考,下落不明,故而有此一说。

这是根据本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提示的相关信息给出的判断。在原书第一回中,曹雪芹就明确写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任意一个懂得文学创作的人士都应该知道,这是一个作家在给自己的文本做最后的定义,遵循的就是修改增删的原则,还其作者本意。每一个篇什只要行进到了修改增删的阶段,那就说明作者在根据整部书稿的擘划书写,达成文本以后的事情,是修正和弥补阙漏,在做拾遗补缺的工作,也是要给文本上色着墨,让它更加明丽惊艳,异彩纷呈。

无疑,这部书是绝对写完了的。

这从脂砚斋和畸笏叟两个人的边鼓点评中也可以得到有力的佐证。这里不再展开。

此其一。其二是关于一百零八回或者一百二十回的问题。

先说一百二十回。这是目前通行本的既有章回,也是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等人修补整理的最后敲定文本。

这个文本遵循了白话文小说百二十回的传统,一律将长篇小说写成这般形式和规模。比如我们了解到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名著。

这个一百二十回,应该是一个既有的约定俗成。也是程、高等人对此书的认定。

其三,是一百单八回的问题。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来源于目今声誉最隆的红学大家周汝昌的说法,并得到了很多红学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戴。

但这种说法却没有得到曹雪芹原著和脂砚斋、畸笏叟评点的最客观肯定助力,属于无从稽考的说辞,谁也无法予以明确认证,同样也无从否定,权当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过,同样也无可厚非。

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后世文人不按脂砚斋的剧透,延曹雪芹的思路续写红楼梦?

你提的问题有点不太全面,谁说没有人续写《红楼梦》,从古代到现在,就咋们知道的刘心武老师也续写了《红楼梦》,他们千批评万批评的骂高鄂的续书,可实际上出来的书都没有高鄂的好看,就连文字都没法和高鄂的比较,更别说剧情安排了!

而这续《红楼梦》的所有前提是大家看懂《红楼梦》 前文没有,大家老是把目光放在续书的文字水平和前文的差异上,看见续书出现了和前文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就大喊续书伪作,迫害了《红楼梦》!

我现在想告诉大家,续书就是《红楼梦》故事的原貌,因为续书是《红楼梦》的开端,不是结尾!如果你相信我的话,那么,再去看续书,就会发现续书的秘密和前文的秘密是一样的,他们的写作手法也是一样的,隐藏秘密的线索也是连贯的,至于出现人物的偏差也是有原因的,不认可续书的人都是没有看懂前文的人,或者说没有找到打开《红楼梦》的正确方法!

我刚开始看《红楼梦》的时候也是听信了学者的话,没有看续书,和大家一样,也觉得续书过于拖沓,或者就像学者分析的前文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但续书却完全脱离轨道,这不假,但是,续书组着也说了,他们拿到手稿进行了连缀补充,续书作者承认自己有差距,可是,就连这么诚恳的答复,大家都认为是续书作者故意的!

我就纳闷了,大家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写过看图说话和给你一段文字,你来添加结尾吗?小学生都知道,想要写好,就要看清楚题目,以及题目给出的线索会指向什么地方,然后才会开始写作,但是,《红楼梦》的续书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和大众《红楼梦》唱反调,大家从来就没有问过为什么吗?

根本不需要写续书,高鄂的续书就是《红楼梦》的原貌!续书是开端是开头不是结尾!

《红楼梦》上半部好几版本,下半部怎么就抄没了?终成文学维纳斯吗?

【一】泪尽人去的曹雪芹

我为什么说《红楼梦》堪称是一部典型的寓言小说代表作。

那是因为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似乎都比较偏爱以寓言式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命运。这是一种以先知先觉者的寓言来点拨后知后觉者觉醒的创作方法。

从乾隆五十年开始,《红楼梦》问世距今己经有二百多年了,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道光十二年,俄罗斯东方正教成员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将第一版仅有七十八回,三百多条眉批的手刻本《红楼梦》带回到莫斯科。

光绪十八年,由爱尔兰·大不列颠的赫·本克拉夫特·乔利在爱尔兰出版的全译本《红楼梦》第一册。

1931年日本大高岩先生带回札幌的《红楼梦》手抄本。

以及最早的韩中文对照全译抄本《乐善斋本》既《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此外,还有乾隆三十二年,由畸笏叟批注的七十四回王府本《红楼梦》在内的共计几百个版本还在广为流传。

【二】狗尾续貂勉为其难

两百多年以来,多少人为了一睹《红楼梦》的全貌而牵肠挂肚。他们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是什么样的结局让他们如此坐立不稳,寝食不安呢?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纷纷拿起笔来,开始了他们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艰难里程。

到目前今为止,能够称得上己完成《红楼梦》后四十回续本的己经有五十多个版本在流传。也就是说,自从第一部《红楼梦》问世以来,每五年就有一部后四十回续写本出台。

据我了解,早在1795年间有据可依的。主要代表作有;

(一)逍遥子刻版的《后红楼梦》共计三十回,是最早的一部续本

(二)之后步其后尘的秦子忱出版的《续红楼梦》

(三)兰皋居士的《绮楼重梦》

(三)吴沃尧又名吴趼人的《新石头记》、

(四)陈少海的《红楼复梦》

(五)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

(六)临鹤山人的《绘图金陵十二奴后传》

(七)归锄子的《红楼梦补》

(八)郎袁山樵的《补红楼梦》

(九)花月痴人的《幻梦奇缘》

(十) 姜凌的《红楼续梦》

以及佚名等人的《红楼后梦》、《红楼再梦》、《红楼重梦》等续本。都是有据可查的。

其实,在这十几位续写人当中,可以说个个是高手。人人是名家。你看《新石头记》的吴研人,他除了曾经续写过《红楼梦》之外,还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今人评为清代 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但是,由于这些续写作品都没有达到原作的艺术水准,而且大部分又都沿 袭中国文艺的俗套,构思狭隘。恨不得“将黛玉晴雯从棺材里抱出来”,搞他个轰轰烈烈、团团圆圆、一睹为快。

可喜可贺的是,高鄂在编订整理后四十回的过程中,主题上还是踩着悲剧的基调,捋着原作的基本构想,承前启后,闭合了作品的前后桥接。应该算是众多续作之中可以挑挑拣拣的一个吧。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鲜为人知的流传。姑且说之。你也没必要正本求源。

当年,和珅看到了全本红楼梦以后,欣喜若狂。特别想当做礼物献给乾隆皇帝。不过他觉得后四十回美中不足,太悲了。格调也不是很理想。就是太敏感了吧。于是他就找了一帮人,分别续写《红楼梦》后半部分。结果,只有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最好。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比较让他称心如意。一句话,就是比较适合和珅的口味。所以就被和珅选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红楼梦》全壁本的雏形。

但总体来说,高鄂的续作被普遍认为是完全不能与原作同日而 语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哪里是一个高鹗想续就续的。

【四】曹雪芹眼里的断臂维纳斯

为什么有人说,《红楼梦》仅上半部就有许多个版本。可是下半部怎么抄来抄去,就抄没了呢?难道终将成为文学史上的又一个维纳斯吗?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归智先生,曾经在一次题目为《断臂维纳斯·红楼探佚》的演讲报告中率先将《红楼梦》比做东方断臂维纳斯。其实这个说法,与台湾女作家张爱玲的狗尾续貂,可谓曲工异同,不谋而合。

著名作家钱钟书老先生也曾戏言:

……生前养不活自己的曹雪芹,偏死后多少人来靠他养活。

没错,这都是后四十回闹腾的。

随着我们对《红楼梦》的探究不断深化,带给后人的遗憾也就越来多越多。

但是,要想一部完整的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又谈何容易呀。要知道一部文化巨著,凝聚着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而且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取而要代之。如果说高鹗写得差,那么谁又能写的更好呢?要知道我们这代人的思想已经离作者意识形态越来越远了。但愿有人会锦上添花吧。

缺憾又何曾不是一种美?红楼之梦难道不是一种结尾吗?非得弄得鸡飞狗跳,或者是典型的中国式大团圆,就是理所当然的故事了吗?

红楼仍是一梦,假作真来真亦假。这已经是一种最好的结局了。非常完美。你看按照曹雪芹的用意与写法,他在前八十回书中已经埋好了伏笔。就如同一张上满弦的弯弓,明缓暗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倾刻之间,暴风雨就要来临。

(完)

《红楼梦》没能留下完整本,你觉得真正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没留下完整本,最大的原因是后30回揭露封建皇室的斗争,阴谋、虚伪太直接,太触目惊心了,为满清封建王朝所不容。

在乾隆总编《四库全书》时,按他们的标准,消毁了许多中华文化古藉。《红楼梦》差点也在其中,但和绅很欣赏《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就上奏乾隆保住了这本书。

此时《红楼梦》是完本,乾隆一见便说:此明珠家事也。尽管痛恨后30回,但此时曹雪芹已过世。但全书沒来的及统一修改,出版,仅以抄本形式流传。

曹雪芹死后,家里只余孤儿寡母,这时怪事发生了,外借的手抄本开始丢失,不能归还,而且绝大部分是后30回的。

而此时已年近6旬的高鹗在程伟元的资助下开始修书,在乾隆五十六年修完全部百二十回。而且立即出版了程乙本。为此高鹗感到很骄傲。久试不中,只是个举人的高鹗第二年却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不能不令人相信,高鹗是奉旨修书,和绅在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

于是《红楼梦》后面的白芒芒大地真干净,就变成了天恩祖德,兰桂齐芳,最后为皇帝效忠的结局,只余下淡淡的宝黛的爱情悲剧。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是穷的过不下去了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吗?

曹雪芹写《红楼梦》决不是穷的过不下去了,而是曹雪芹的家世,关于曹雪芹的整个家世來看,既是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又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十足的奴才世家,经归,房于正白旗"包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口口声声自称"奴才",自称"包衣老奴"就是他们对清王朝的无比尽忠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曹家与清王朝的关系确实不一般的关系,拫据曹家的这种家世情况,我们再来看一看《红楼梦》对于这个封建王朝及其统治思想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待以上问题的态度,是与他的家庭截然不同的,可以说,曹雪芹对《红楼梦》里所描写的这个封建王朝,和统治思想,运用各种手法进行了相当大胆的批判,曹雪芹要对当時的封建王朝和它的统治思想采取叛逆的态度,首先必须对他的奴才家世实行叛逆,如果他不首先是这个奴才世家的叛逆者,他就不可能写出这部《红楼梦》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从这个观点來着,曹雪芹用这么大的笔力来写贾宝玉与贾政的冲突,甚至贾政竟要把宝玉打死,而宝玉则宁死不屈,以及宝玉痛骂"國贼禄蠢",坚决不走科举功名的道路等等,就很可能是包含着作者自身经过的某些斗争历程的。

我们这样说,当然不是说《红楼梦》是作者的"自叙传"更不是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作者在写这部《红搂梦》時是融进了自己某些生活经历而《红楼梦》里贾宝玉对这个封建家庭,特别是对封建父权的抗争和叛逆,就很可能融进了曹雪芹自已的生活经历。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 判,对男尊女卑等封建伦理道德观点的批判,这一切思想观点,也决不是曹雪芹的奴才家世所能容许的,雍正五年底曹家被抄,曹雪芹大约是十三岁左右,以后曹家就从此败落了,这可能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主要原因。

《红楼梦》到底怎么样?为什么有人说读不下去?

谢邀,个人感觉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内容也不一样。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

《红楼梦》本身和别的小说也不一样,可以说包罗万象,人物多、情节复杂,还有很多专业但对大多数人又很陌生的描述(如张太医论秦可卿的病源),初次阅读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知道在说什么,随之也就不想再看下去了,笔者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差点看不下去了,不过还好坚持下去了。

再有就是很多人对古文是排斥的,毕竟理解起来古文要比白话文费脑细胞,《红楼梦》虽不是古文,但基本都是半文半白的状态,即便如此,理解上也不如白话文明白通透,更何况《红楼梦》中的诗词一类丝毫不亚于古文,就是那个《芙蓉女儿诔》如果你不去查阅工具书,通读一遍都是困难的,就别说理解了,里面陌生字太多,甚至于一些字在字典里都不好查。

还有《红楼梦》的独特描述法,要表达的意思都不在表面,而表面说的都不是真的,正所谓“真事隐”“假语村”,还有比如拆字法的描写等手法,在理解上又多了一层困难,因此就显得隐涩难懂。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